首页 > 最新动态 > 东特股份成功锻造8418超长削皮芯棒 /攀长特实现2.8GPa级马氏体时效钢吨级工程化制备/黑龙江建龙圆坯合格率突破99.94%
最新动态
东特股份成功锻造8418超长削皮芯棒 /攀长特实现2.8GPa级马氏体时效钢吨级工程化制备/黑龙江建龙圆坯合格率突破99.94%
2025-04-075

◆东特股份成功锻造11.6米8418超长削皮芯棒

  近日,东特股份成功完成模铸钢锭锻造长11.6米8418超长削皮芯棒的生产任务,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行业标准,完全满足客户要求。标志着公司在锻造技术上取得新突破,显示了在芯棒领域较强的技术实力。

  8418钢具有优异的热强性、热稳定性和耐磨性,适用于模具制造、热作工具等领域。本次生产的8418超长芯棒,用户要求为锻造退火削皮,对材料质量、锻造工艺和设备性能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一方面,要确保材料在高温锻造过程中内部组织均匀、致密,需要精确控制锻造温度、变形量和锻造速度;另一方面,11.6米的超长尺寸给锻造设备压力分布、芯棒定位与支撑都带来了很大困难,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影响芯棒弯曲或尺寸精度。

  为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锻钢厂成立了攻关小组,深入细致研究8418钢的锻造特性,结合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对锻造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现有锻造设备进行升级,增加了16MN精锻的支撑和定位装置,确保锻造过程保持稳定,以保证产品成材率和质量稳定性。

  经过不懈努力,锻钢厂成功完成生产任务,经检测,产品内部组织均匀,尺寸精度控制在极小公差范围内,表面质量光洁度高,成材率比计划指标提升5.58%,性能及探伤合格率为100%,特别是部分技术指标超过了用户的使用要求。

  11.6米8418超长芯棒的成功锻造,进一步丰富了东特股份的产品类型,提升了在高端锻造领域的市场竞争力,为下一步开拓芯棒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攀长特首次实现2.8GPa级马氏体时效钢吨级工程化制备

  前不久,攀钢研究院联合攀长特首次实现2.8GPa级马氏体时效钢小规格棒材的吨级工程化制备,超高强马氏体时效钢材料制备取得关键进展,实现了该级别材料工程化应用突破,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马氏体时效钢作为一种兼具高强度与高韧性的合金钢,凭借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在航空航天、核能、海洋工程、精密机械等高端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科研人员便致力于研发比现有商用2.8GPa更高强度级别的马氏体时效钢,然而,随着钢种强度提升,韧塑性却大幅下降,导致难以实现有效工业化。为打破这一技术瓶颈,攀钢科技人员开展了全方位、系统性的研究工作,针对高强度与高韧塑性难以兼得的核心难题,科研团队独辟蹊径,通过相关创新举措,有效改善材料基体组织,成功实现强度与韧塑性的完美匹配,显著提高了材料性能稳定性。

  这一技术的成功开发,不仅为其他系列超高强钢极限强度牌号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经验借鉴,还极大地推动了下游产业的应用进程,是攀钢在超高强钢领域取得的重要里程碑,充分彰显了攀钢在高端材料研发和工程化应用方面的卓越实力。


◆黑龙江建龙圆坯质量合格率突破99.94%

  近日,黑龙江建龙传来消息——该公司圆坯质量合格率达到了99.94%,再创历史新高。

  圆坯质量合格率,作为黑龙江建龙产品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始终是该公司技术攻关的重点。为进一步提升圆坯质量,该公司技术团队从质量缺陷的根源入手,深度剖析影响圆坯质量的每一个环节,优化过程控制,全力攻克技术难题。

  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技术团队首先将目光投向诱发无缝钢管表面裂纹的“隐形杀手”——钢中大型夹杂物。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夹杂物问题主要集中在精炼渣脱氧环节。当脱氧能力不足时,不稳定氧化物持续释氧,催生细小夹杂物滞留铸坯;而若脱氧剂过量则会导致钙含量飙升,形成难以上浮的高钙夹杂物。

  为了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技术团队在精炼过程中精准把控控制目标,致力于实现钢液与精炼渣脱氧进程同步,严格避免精炼渣脱氧过强或偏弱的极端情况,全力达成白渣精炼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适度延长白渣高温精炼时长。这一举措成效显著,不仅大幅提升了钢液的洁净度,还切实降低了裂纹及轧制缺陷的发生率。

  与此同时,技术团队还将目光聚焦于结晶器保护渣环节。通过实施一系列针对性的优化与精细管控措施,成功将结晶器保护渣引发的表面纵裂问题基本消除,极大地提升了圆坯表面质量的稳定性。

  此外,加强对精炼渣粘稠度的控制力度也是关键一环。通过精准控制精炼渣的粘稠特性,有效防止了因渣体过稀引发的精炼过程卷渣以及钢包浇注末期的卷渣下渣现象,大幅削减了由此导致的无缝钢管内折缺陷,为圆坯质量的稳步提升筑牢了根基。

  从精炼渣脱氧到结晶器保护渣优化,再到精炼渣粘稠度管控,黑龙江建龙以“钉钉子”的精神,攻坚克难,实现了圆坯质量的不断提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