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世界首条绿电绿氢纯氢冶金项目开工 /沙钢超薄带跻身未来材料国家队/西宁特钢团队入选青海人才项目培养团队/中冶南方热工通过一项认定
最新动态
世界首条绿电绿氢纯氢冶金项目开工 /沙钢超薄带跻身未来材料国家队/西宁特钢团队入选青海人才项目培养团队/中冶南方热工通过一项认定
2025-05-094

◆中国钢研世界首条绿电-绿氢-纯氢冶金项目在吉林松原开工

  4月30日,中国钢研松原绿电-绿氢-纯氢冶金项目正式开工。

  该项目是中国钢研充分发挥中央企业“三个作用”,力争当好“三个排头兵”,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举措,项目将建成世界首条绿电-绿氢-纯氢冶金工业化生产线。

  该项目采用中国钢研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纯氢冶金技术,产品为高纯度规模化生产工艺洁净新材料,有效促进我国高端合金材料开发与生产。同时,该项目将高效协同上下游企业,打造纯氢冶金全创新链、全工程链、全产业链,有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纯氢冶金技术的工程化、标准化、规模化应用示范。

  该项目签约于2024年12月,拟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一条年产25万吨/年铸件、锻件零碳绿氢直接还原铸锻一体化生产线。


◆沙钢超薄带跻身未来材料“国家队”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凭借在薄带铸轧领域的前沿技术突破和产业引领优势,沙钢“薄带铸轧的短流程制备的绿色低碳钢卷”项目成功入选未来材料领域标志性产品典型案例,沙钢也成为该领域江苏省唯一项目入选企业。

  本次发布的全国优秀典型案例主要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主要分为标志性产品、领军企业、典型应用场景三大维度。其中,标志性产品是指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且已实现产业化,能切实体现前沿技术突破并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产品。

  沙钢超薄带技术彻底改写传统钢铁生产“基因序列”,通过液态钢水直轧成型技术,将800米生产线压缩至传统规模的1/16,仅需一次轧制,就能生产出常规产线所不能生产的0.7mm厚度钢板,且产品质量和性能也大大优于传统工艺,平均每平方厘米钢板可承受万余公斤的重量。超薄带产品完美契合未来材料“更轻、更强、更薄、更好”的进化方向,目前已形成普碳钢、高强钢、超高强钢、耐候钢及绿钢等多个产品矩阵,在新能源汽车、3C设备、现代化农机、集装箱、智能家电、太阳能设备制造等领域大放异彩。

  薄带铸轧技术本质上是一场“减法革命”——减少冗长工序、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数据显示,其单位燃耗下降95%,水耗减少80%,综合能耗仅为传统工艺的1/6,二氧化碳排放量压缩至1/4。与此同时,这种“极致减法”正通过5G全连接工厂的数字化升级,演变为智能制造的“加法效应”:生产数据实时上云、工艺参数动态优化、订单响应速度提升,真正实现“绿色生产”与“智慧制造”的化学反应。超薄带产线荣膺工信部5G工厂名录,相关产品获得SCS翠鸟认证、中钢协EPD等第三方认证证书,拿到全球绿色通行证。


◆西宁特钢能源行业用高强韧特殊钢开发团队入选2024年度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培养团队

  根据《中共青海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度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入选名单的通知》(青人才字〔2025〕5号),西宁特钢“能源行业用高强韧特殊钢开发团队”成功入选2024年度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培养团队。

  该团队以省级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及博士后工作站为科研平台,聚焦高强度风电螺栓用非调质钢、高强韧汽车转向节用非调质钢的研发与开发,通过构建“传帮带”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育企业核心技术骨干,持续提升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研发水平,为推动能源行业关键材料国产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供坚实的技术与人才支撑。


◆中冶南方热工通过“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近日,湖北省经信厅正式发布《关于2025年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公示》,中冶南方热工顺利通过“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中心是湖北省为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而设立的重要创新平台,也是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通过认定,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近年来,中冶南方热工科研开发工作稳步推进。

  在高端化方面,持续进行新炉型开发,将取向硅钢环形炉、涂层干燥气垫炉、镀锌退火两用炉、ESP热轧薄板镀锌铝镁加热还原炉、薄板带连续热处理炉、立式光亮退火炉等前沿炉型应用于工程项目,实现短流程生产、高效化生产等工艺变革,为钢铁企业拓展更高强度、更薄规格、更优质量的高端产品保驾护航。

  在绿色化方面,依托自有的燃烧与热处理实验室与热工装备制造基地,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快速产品化、产业化,形成涵盖源头改善、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全工艺流程的冶金工业炉绿色化解决方案,多孔介质燃烧、感应加热、高效冷却等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项目中,为钢铁生产过程超低排放、极致能效作出贡献。

  在智能化方面,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升级钢坯出入炉调度模型、热处理炉工艺优化模块、环形加热炉数学模型、辊底炉数学模型等智能化技术,不断优化冶金工业炉智能化解决方案,在近两年完成的近200座工业炉的智能化项目中助力钢铁企业实现建设过程数字化、单炉生产智能化、炉群生产智慧化,达成降本增效目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