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特钢召开甲类钢质量大会
5月10日上午,抚顺特钢在技术中心学术报告厅召开甲类钢质量大会,系统分析总结2025年甲类钢产品质量形势,深刻剖析管理漏洞与执行偏差,并对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会上,抚顺特钢总工程师李涛针对目前市场变化及甲类钢产品质量形势,做了题为《全员发动、全员参与,全面提升甲类钢产品质量,快速扭转当前被动局面,坚决打好2025年质量攻坚战》的报告,报告对当前甲类钢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系统开展提升关键材料全流程管控能力及产品质量的具体工作安排和全员行动的具体要求。
抚顺特钢技术中心、质量管理处、销售公司分别围绕体系管理、质量管理及产品销售服务等方面做表态发言,提出下步工作计划。特冶炼钢厂、锻造厂、实林公司分析汇报了甲类钢产品管控思路、工作计划。特冶炼钢厂感应车间、锻造厂新线压机车间、新线精整车间围绕甲类钢产品产前策划、基础管理、现场质量管控等提出工作任务和目标。
会上,抚顺特钢董事长、总经理孙立国分别与主体生产厂、相关处室签署了质量承诺书。他在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转变思想、提高站位,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将质量攻坚与企业生存发展深度融合。他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强根基,以标准固化为引领,筑牢质量管控防线。2025年,公司以“技术固化、问题清零、专家引领”为核心,全面夯实质量基础,推动“经验治”向“标准化”转型。要深化产前工艺策划、实施质量风险动态识别、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在公司内部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活动,通过案例展播、标准化培训、班组竞赛等形式,将“零缺陷”理念融入日常。领导班子要带头深入一线宣讲,压实“质量责任书”,将质量指标与绩效晋升直接挂钩,让“敬畏质量”成为全员自觉行动。
二是严监督,以数字赋能为核心,织密智能防控网络,构建“制度+技术”双轮驱动的智能监管体系,确保措施落地生根、效果固化可见。要推动质量监督智能化、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质量飞行检查、激活全员监督动能。
三是固制度,以责任闭环为抓手,夯实合规管理生态,构建“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长效机制。要刚性约束质量责任、深化检验操作规范化、深化用户导向机制、强化生产厂工艺纪律执行、打造合规价值文化。
孙立国强调指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尊严所在,更是国家使命的底线。当前的危机是挑战,更是涅槃的契机。让我们以此次大会为起点,用100天的拼搏,实现质量指标全面突围,换来甲类钢产品质量的浴火重生。无论岗位高低,每个人都应牢记:“第一次妥协就是质量滑坡的开始”“侥幸心理终将付出惨痛代价”“旁观沉默就是责任失守”。 让我们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行动,打赢这场质量保卫战,为捍卫国家利益、重塑抚顺特钢荣耀而奋力拼搏。
◆太钢全球首发与国内首发各2项产品
5月8日,太钢召开2025年首发产品评审认定会,4项产品通过认定,产品创新再进一步。
根据《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发产品认定管理规定》,16位参评专家对前期布局并成功研发的产品,进行了全面评价。重点围绕产品技术的特性、等级、成熟度,以及产品的当前和潜在市场价值等要件开展论证,最终评出全球首发产品2项、国内首发产品2项,首发产品涉及了不锈钢和碳钢板材、长材技术领域。研发期间,技术人员勇担使命任务,积极围绕优质化、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价值化,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有力支撑了布局并实施的研发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2020年以来,太钢累计实现产品全球首发23项、国内首发28项,不锈钢和高端特钢多个系列产品陆续实现应用,有力支持了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为中国宝武卓越品牌建设贡献出不锈力量。
◆本钢特钢降低炼钢工序电耗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本钢板材特钢事业部通过强化能源管控、革新生产工艺、精细化管理等举措,全力降低生产成本,取得了显著成效。前4个月,该事业部炼钢工序吨钢电耗比去年同期降低143kwh,降幅达23%。
该事业部结合生产实际对电炉冶炼环节进行全流程优化,改进兑铁工艺,提高供电效率与废钢预热效果,建立48吨铁水标准化配料模型,优化电炉冶炼工艺参数,将单炉冶炼周期从50分钟压缩至38分钟以内。此外,构建“分析—跟踪—优化”的闭环管理体系,落实全员全工序降本责任制,重点跟踪电耗、钢铁料消耗等关键指标。
在工艺优化方面,该事业部聚焦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稳定钢铁料配料结构,均衡冶炼节奏,持续降低电炉冶炼电耗。同时,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减少电炉停炉待机时间,设备作业率同比提升12%。
◆山钢特钢厂连铸坯家族喜添新成员
日前,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特钢厂传出捷报,该厂连铸坯家族再添新成员:2号连铸机产线成功生产220毫米×220毫米断面方形连铸坯。这也是该公司特钢线首次生产方形连铸坯,标志着该公司特钢产品在合金钢连铸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据了解,该厂180毫米×220毫米、240毫米×375毫米、320毫米×420毫米3种断面的矩形连铸坯主要由该厂中、小棒及型钢异型和小型产线生产。
“此前,我们坯材的长宽比不能很好地满足乘用车用户的需求。后来,经过与先进企业对标发现,使用220毫米×220毫米的坯料生产直径80毫米以下规格的高端产品可实现质量、成本、效率最优搭配。”该厂有关人员介绍道。
对此,今年初以来,该厂聚焦效益重点,拓宽成本比较优势渠道。通过优化品种结构调整、提升产品档次等措施,该厂实现产品结构极致增效。为了满足中棒产线规格下延用坯需要,进一步开拓乘用车市场,该公司决定在特钢厂2号连铸机增上220毫米×220毫米断面项目,以提高产品竞争力。
为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该公司多次召开项目论证会,与会专家对该项目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形成了增上5台220毫米×220毫米断面结晶器、设计制作3套活动段、1套对弧样板,并对2套180毫米×220毫米活动段进行以适应性改造为主的设备改造。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厂严格按照计划推进,确保了设备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工作顺利进行,保证了设备的精准对接和高效运行。在前期的精心准备下,经过2个多小时的连续生产,4炉新断面铸坯被浇铸成型。经检测,铸坯表面质量光洁无缺陷,内部组织均匀致密,力学性能完全满足标准。在热试过程中,连铸机运行稳定,各项工艺参数均达到设计预期,验证了新断面设计的科学性和设备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