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国际首款高氮合金材料正式交付
近日,天工国际自主研发的高氮合金材料TPMDC02A成功通过技术验证并正式交付江苏润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批材料共涵盖4个规格,将用于行星滚柱丝杠的生产制作。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为高端装备制造和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坚实支撑,也标志着国产高端材料的重大突破。
据介绍,天工国际开发的此款材料采用国内独有冶炼技术,攻克了高氮合金材料的氮含量控制、纯净度提升等难题,对于高氮合金材料依赖进口以及产业化发展等痛点提供了切实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产品各项性能测试如耐蚀方面,通过盐雾测试结果显示,TPMDC02A耐蚀性能显著优于其他材料。
此款材料的成功开发是天工国际产品史上新的里程碑。除了用于行星滚柱丝杠领域之外,该款材料凭借其高强、高韧、高耐蚀、高耐磨和抗疲劳等优势,也已陆续交付给从事医疗器械、高端刀具、海洋工程等企业进行验证测试。下一步,天工国际将继续加大高氮合金材料研发投入,通过逐步提升氮含量,从而实现高氮合金材料的国产化和产业化。
◆太钢集团前5月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有效压降
截至5月末,太钢集团负债规模较年初降低4.14%,完成全年目标的82.8%,时间进度完成率达199%;管理口径资产负债率为54.69%,较年初降低0.97%,较预算目标降低0.31%。宝武“三压减三提升”专项行动实施以来,太钢集团压降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取得丰硕成果,有效提升资金效率、抵御经营风险,为企业提质增效稳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据介绍,根据宝武“三压减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太钢第一时间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的领导组和专项工作小组,高位推进“压减负债和两金规模,提升资金效率”专项行动,制定《压减负债和两金规模专项行动方案》,高目标牵引、项目化推进、精准实施激励,自上而下迅速落实,从而有效压减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遵循提升资金效率、效益原则,向下分解压降目标,同时强化管控督导,制定正负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各单位积极性。每季度,太钢集团都会进行“红黑榜”通报,让各单位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并通过现场督导帮扶帮助“黑榜”单位优化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的管控。由此,不止一家子公司有效改善股权结构,推进法人压减,取得实质性改善,从“黑榜”转向“红榜”。
太钢集团压降资产负债率和负债规模取得成效,还在于长期坚持“四化四有”。太钢集团坚持“算账投资”,钢铁行业进入新一轮周期以来,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对所有尚未实施项目再次严格审查,确保在安全、环保、战略性、短平快高效益的必要项目之外,杜绝一切不必要投资。同时深化算账经营,一方面形成“接单测算—利润预测—利润跟踪—利润复盘—找出差距、改善提升”的闭环算账经营体系,追求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建立“费用中心+成本中心”矩阵式费用管控体系,做到“所有费用有人管、所有费用有人担”,追求费用最小化。太钢集团坚持强化产品经营提升效益水平。他们成立铁前一体化、型材、线材、硅钢等10个工厂产品经营团队,协同营销、技术、制造、财务等人员和资源,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生产经营体制,围绕QCDVS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不断配强营销力量,打造太原基地和宁波基地协同优势,加强“手撕钢”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吨钢盈利能力。
关于常态化开展债务风险防控,太钢集团也有自己的做法。按照发展规划、商业计划书及资金情况,太钢集团统一协调资金筹划和融资安排,使融资规模压减至合理水平,并合理调整负债结构,以合同负债或经营负债置换带息负债。同时,成立高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组,制定高负债风险化解方案,持续强化“两金”管控和现金流管理,加强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从严开展信用销售及预付款业务。在资金预算上,太钢集团实行全覆盖式管理,对重点单位提级管理。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每月各主要经营主体的资金预算由总经理审批后下发,并进行监督控制。对长期亏损的子公司提级管理,重点监控,全力帮助其降低带息负债和应付票据规模。
◆青岛特钢召开PMO项目2025年第三期成果汇报会
近日,青岛特钢召开PMO项目2025年第三期(总第九期)成果汇报会。青岛特钢党委书记、总经理孙广亿出席,总经理助理林永兴、管理咨询专家、部分生产厂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各项目组成员及生产骨干代表参加会议。
与会领导、生产骨干与汇报人员进行了提问交流。孙广亿表示,PMO项目在助力公司效益提升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也成为了专业性人才晋升评价的重要载体,要继续深入探索。他同时对项目的管理提升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项目的开展要发挥跨部门之间的协同优势,在严格基线动态管理、精准经济效益核算、防范潜在问题风险、拓宽领域专家深度参与等方面取得更好效果。二是在项目攻关过程中,要避免对过往经验的过分依赖,通过对科学工具与方法的有效运用,不断创新实践、勇于探索,丰富更多的问题解决办法,推动各领域攻关成果取得更多的创造性的突破。三是要在巩固项目成果的基础上,以攻关取得的目标为进一步突破起点,实现项目的“持续改进螺旋”,形成不可逆的发展态势。四是要持续将创新改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任务中去,为公司经济效益的增长创造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会上,青岛特钢炼钢事业部、物流中心、生产管控中心、型材厂等4个单位分别就项目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通过攻关,一炼钢的合金成本较去年降低8.44元/吨,转炉煤气消耗降低10m3/吨;物流中心的大宗物资供应物流费用较24年降低0.37元/吨;生产管控中心优化生产节奏,将RH炉产量提升10%;型材厂实现了各产线电耗降低5kWh/吨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