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钢交付首批38JX模具顶针用盘条
近日,安钢技术中心炼钢工艺研究室成功研发模具顶针用盘条38JX,首批钢材已经交付湖北某终端客户使用。
在复杂模具产品制造领域,精度一直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关键,而模具顶针主要起到精准定位、精准脱模的作用。模具顶针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工作,需要具备高强度、耐磨损的优异性能。
安钢技术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坚持“迎进来、走出去”的研发理念,产销研联动开发适合用户加工使用的材料。为了攻克模具顶针用盘条这一产品研发的技术瓶颈,炼钢工艺研究室通过对成分、温度、组织等工艺控制核心的多次调校,探索出合适的冶炼、轧制工艺。
38JX在安钢一炼轧作业部高线机组生产,该产线采用摩根轧机和斯太尔摩风冷线,具备高精度高效率钢水冶炼、钢坯轧制和组织控制工艺,为该材料的成功研发提供了装备基础。最终,在营销中心及一炼轧作业部协同配合下,模具顶针盘条38JX成功下线,首批已交付给客户,技术人员将持续跟踪用户加工使用效果。
这款材料具有较好的强韧性、高温硬度、耐磨性和镜面加工性能,能够胜任模具顶针的恶劣使用环境,其优势在于:一是高稳定性,在高频冲击载荷或长期高温高压环境下,能够保持性能稳定;二是高纯净度,通过严格控制有害元素,优化合金成分,实现材料高淬透性、耐磨性与优异的加工性能;三是组织均匀性,采用精准的轧制工艺,基体组织晶粒细小、分布均匀,有效提升材料的抗疲劳性,降低应力集中风险。
◆太钢不锈钢轧制复合材料助力铁路货运装备再升级
日前,由中车集团首用太钢产TE4003C5?不锈钢轧制复合材料制造的10辆C70E新型敞车,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哈尔滨局集团公司顺利通过首阶段评价验收,此次验收通过标志着国家铁路货运装备再升级,预示着太钢集团这一材料,将以高强度高耐蚀长寿命的特性,在新型敞车制造上实现批量稳供。
铁路货运装备由于运行工况复杂、环境恶劣等因素,对制造材料的机械强度和塑性、低温冲击韧性、抗腐蚀性、焊接性能等技术质量指标要求很高。传统的各类型耐蚀钢板,仅能满足部分指标要求,且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制造工艺和成本的多重困扰。如一些新兴的S32001高锰不锈钢材料通过添加高合金达到高强度,既浪费了稀缺的贵金属资源,也导致了制造成本升高。另外,该材料在焊接热循环下,易造成接头韧性降低,从而在满足焊接工艺参数控制及操作要求上存在明显不足。
为促进铁路货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太钢集团联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聚焦这一领域用材高强度、高耐蚀、多载荷、长寿命、低成本的目标,在国铁集团立项并实施了高水平专题研发,成功开发出高强度、高耐蚀、低成本轧制复合材料TE4003C5?,并与中车集团相关车辆厂紧密合作,研讨并确定了C70E新型敞车装车方案,深入开展了材料综合性能应用评价及车辆制造,最终实现了轧制复合板在国铁车辆的首次成功应用。以该材料制造的铁路货车相较于传统敞车,在满足既往车辆安全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很好地实现了强度高、塑性强、韧性好、耐腐蚀、易焊接等综合技术目标,同时,通过厚度替换、车体免截换,大幅降低成本,全生命周期内维护成本降低30%以上,极大地提升了铁路货运的经济效益和运营效率。
此前,由中车太原公司用太钢不锈钢轧制复合材料制造的铁路货车厢体,自2024年12月投入运营以来表现卓越,截至2025年5月份,已累计安全运行超过4万公里,途经东北、华北、西北等不同气候区域,并在运输原煤、石料、铁矿石、氧化铝等多种散装物料的过程中,经受住了多种大型装卸设备和货物直接接触的考验。与此同时,首批22辆70吨级运煤自备复合板敞车已在宁东铁路专用线驰骋近30个月,里程超23万公里。据今年6月份跟踪车况表明,车厢内部未发生锈蚀、分层和焊缝开裂等现象,不锈钢表面光洁,全厚度均匀无减薄。与同期碳钢车辆已局部修补的情况相比,复合板车厢服役优势明显,得到终端用户的高度认可。
◆中原特钢上半年实现 “双过半”
2025年上半年,中原特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战略牵引、市场拓展、精益管理、深化改革、党建引领五个维度协同发力,铆足干劲、开足马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17%,完成年度目标的52.24%,利润完成年度预算目标,顺利实现 “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全年经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战略牵引:打造新质生产力 “硬支撑”
积极适应国产化制造需求,国内首套 “70万吨EVA - LDPE装置用反应器中冷器” 顺利交付。以 “硬核科技” 支撑国家深地战略,高强度无磁钻铤助力我国首口万米探井创纪录。填补国内超耐高温井下工具技术空白,贵州高峰自主研发的 “超高温全液压随钻震击器”,完成180°C极端高温环境下性能验证,顺利通过试验现场专家组鉴定。
市场拓展:实现增量增利 “新突破”
优化业务结构,积极探索布局新兴产业和业务领域,以产品拓市驱动营业增收,实施 “星火燎原” 市场渗透计划。上半年,新开发客户99家,在手合同较去年同期增长12%。连铸坯、某重点产品收入同比增幅39.42%、39.08%。
精益管理:激发提质增效 “新潜力”
优化生产布局提效率,主工序产量和交货量均超额完成计划指标,炼钢、锻造产量同比增长13.5%、9.8%,高合金重点产品P91/P92产值同比提升146.39%。纵深推进四大降本攻坚战,精准发力降本挖金,实现降本总额超时间进度8个百分点。两金管控持续加强,应收账款周转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05次。
深化改革:激活产业发展 “新动能”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驱动,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38项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力推进,完成率达92.1%。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标,系统谋划 “十五五” 规划布局,目前已形成初稿。围绕 “授权、减负、赋能、见效”,纵深推进与贵州高峰融合发展,截至目前贵州高峰收入完成全年目标55.6%,为产业协同发展注入动能。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强引擎”
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体推进 “学查改”,以实际行动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推进党建与业务深融实融,开展 “百千万” 行动、党建联建共建、“党建铸剑” 工程等重点任务156项,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保障。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理念,建立两级 “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113项,汇聚推动公司蓬勃发展的强大合力。
◆常宝股份ESG评级跃升至AAA级
近期,华证与Wind 两大权威机构相继发布最新ESG评级结果,常宝股份凭借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领域的持续深耕与卓越实践,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其中,华证ESG评级从去年同期的A级跃升至最高等级AAA 级,Wind ESG评级提升至A级,居行业前列。这一突破彰显了常宝股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近年来,常宝股份一直将ESG工作融入企业战略与日常运营当中,致力于在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的平衡中实现长远发展。公司已连续5年编制与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的重要报告,并从2023年年报开始同步披露ESG报告。公司ESG工作成绩逐步显现并得到认可,ESG评级得到持续提升,并先后获得评级机构“2024年A股上市公司首发ESG报告优胜TOP100”、“2025年A股上市公司ESG卓越表现TOP100”荣誉。
在环境层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于2024年制定了《常宝节能减碳三年行动方案》,努力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常宝通过能源结构转型、节能技术升级、能碳数智化平台建设,并结合精益管理、厂区生态建设、物料循环利用等系统推动节能减碳工作,持续降低产品碳排放强度。同时,公司积极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将环境、社会及治理(ESG)理念贯穿供应链管理全过程,积极引导供应商共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构建稳定、绿色、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在社会层面,常宝积极开展员工幸福工程,改善员工作业环境,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渠道,营造和谐幸福的职场氛围,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生共长。同时积极拓宽公益渠道,定期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各类活动,通过公益捐款、成立教育基金、开展光彩助学等多形式助力教育发展。公司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公益行动,持续践行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治理层面,公司构建三级ESG治理体系,将ESG理念深度融入决策全流程。形成了规范化、系统化的ESG实践路径,将环境、社会、治理深度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通过完善三会治理、加强信息披露、营造廉洁合规的环境、建立利益相关方常态化沟通机制,持续提升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