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沙钢管线钢助西气东输四线全线贯通 /凌钢钢轧厂智能炼钢迈出关键一步/邢钢启动碳足迹项目/星火特钢博士后首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最新动态
沙钢管线钢助西气东输四线全线贯通 /凌钢钢轧厂智能炼钢迈出关键一步/邢钢启动碳足迹项目/星火特钢博士后首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2025-07-082

◆沙钢管线钢助西气东输四线全线贯通

  日前,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甘宁段正式投产,标志着这条横跨西北的能源战略通道全线贯通。尤为自豪的是,沙钢为该工程提供了高品质管线钢板。值此沙钢成立50周年之际,“沙钢造”再度担纲“钢铁脊梁”,为国家能源大动脉熔铸强韧筋骨。

  西气东输四线是继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管道之后,连接中亚和中国的又一条能源战略大通道,全线投产后将和西气东输二线、三线联合运行,进一步完善我国西北能源通道,有效增强管网系统供气可靠性和灵活性,将更多的中亚气、新疆塔里木上产气和新疆煤制气输送到环渤海、中部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和推动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作为行业领先的管线钢生产供应商,沙钢拥有完整的管线钢产品体系,呈现出多项技术优势,先后开发了海底石油管道用管线钢、大壁厚高韧性X70/80管线钢、抗H2S腐蚀管线钢、抗大变形管线钢等产品,是国内首家开发出西气东输二线站场用超低温环境服役大壁厚X80M产品的企业,填补了国内空白;也是国内第一家通过抗大变形X80HD2直缝埋弧焊管用热轧钢板千吨级鉴定的企业,并由此终结了我国此类产品的进口依赖史。沙钢自主研发的多项板型调控、组织韧性调控、动态冷却等技术,攻克了超宽幅超低温管线钢的生产瓶颈。“X60及以上管线钢用钢板”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在国内国际拥有良好口碑。

  目前,沙钢已经为西气东输、中亚管线、中缅管线、墨西哥国家石油等国内外重特大管线项目供货管线钢超400万吨,“沙钢造”正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向世界展现着中国钢铁的强大实力。


◆凌钢股份钢轧厂智能炼钢迈出关键一步 实现“声控+智能响应”双突破

  凌钢股份钢轧厂以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对1号、4号转炉模型自动炼钢系统优化升级,成功打破传统炼钢技术瓶颈,在模型炼钢向智能炼钢进阶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为智能炼钢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此前,该厂转炉虽已配备模型自动炼钢系统,但在实际生产中面临诸多挑战。吹炼前需依据铁水成分、废钢数量预设枪位、加料模式及吹炼流量,一旦铁水成分偏差、废钢配比变动或枪位设置不当,吹炼过程便无法自动调整,只能依赖人工干预,严重制约智能炼钢目标的实现。

  为攻克这一难题,该厂技术团队潜心钻研、大胆创新,推出两大核心优化举措——

  将模型自动炼钢与现有音频化渣设备深度融合,构建起智能响应机制。当系统监测到喷溅预报时,自动增加吹炼流量并提前下枪;出现返干预报时,则迅速降低吹炼流量、提前提枪。同时,操作人员可根据不同铁耗与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抬枪下枪高度、流量增减幅度,让音频化渣设备成为模型自动炼钢的“智能参谋”,推动炼钢过程向智能化大步迈进。

  创新性地引入语音播报功能。在吹炼过程中,系统实时播报枪位、加料数量、吹炼流量以及喷溅、返干等关键信息,实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信息交互。此外,在系统内还设置了勾选按钮,操作人员可根据需求自由选择是否开启语音播报,极大提升了操作便利性与生产信息获取效率。

  此次优化升级成效斐然。新系统显著提升了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的精准度,为炼钢生产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撑;统一规范了操作标准,有效避免人为误操作,产品质量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在相同生产条件下,转炉喷溅率明显降低,直接出钢率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实现双增长。

  下一步,该厂将继续深耕智能化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以技术突破引领创新发展,向着更高质量、更智能化的钢铁生产目标迈进。


◆邢钢启动碳足迹项目

        据邢钢消息,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该公司近日组织召开了碳足迹分析项目启动会,标志着邢钢在系统化、科学化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碳足迹分析是企业全面掌握自身碳排放状况(即摸清“碳家底”)的关键手段。通过建立详尽的碳足迹“地图”,能够精准识别生产流程中的高碳排放环节和工艺,这不仅有助于发现减排重点,更能为后续应用低碳技术、优化供应链协同减碳以及制定精准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本次启动的碳足迹分析项目将由专业第三方机构负责实施,工作过程将严格遵循ISO 14067国际标准及《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等行业规范。分析范围将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从原料开采、运输,到公司内部的炼铁、炼钢、轧钢等主要生产环节,以及能源消耗、辅料使用、废弃物处理等全过程产生的直接与间接碳排放,实现“从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覆盖。

  启动会上,咨询机构专家详细介绍了碳足迹分析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邢钢碳资产管理部部长代亮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在发言中强调,启动碳足迹分析项目是邢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钢铁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降低产品碳足迹是必然选择。他表示,公司将全力配合做好此次分析工作,通过科学方法准确掌握碳排放底数,明确未来减排路径,将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入企业发展,持续为下游客户提供更环保的钢铁产品。


星火特钢博士后首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近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了2025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8批特别资助人员名单,江苏星火特钢集团在站博士后陈鸿燕依托企业工作站自主申报并成功入选,这是该集团自2015年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来首次获得中博基金资助。

  多年来,星火特钢集团高度重视博士后队伍建设,一直将博士后的引进和培养作为集团人才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不断扩大博士后队伍,持续发挥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目前,已累计招收7名博士后,其中1人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后计划、2人获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1人获江苏省博士后招收资助。

  本次成功获得中博基金资助,既是对陈鸿燕博士的认可,也是对星火特钢集团博士后工作的鼓励。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