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钢独家供货助国内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交付
近日,国内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在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正式交付,整船钢板均由南钢独家供应。“未来”号被誉为“移动的海上实验室”,其交付标志着我国在绿色智能船舶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实海验证中试平台”的核心设施,“未来”号的投用将填补我国在绿色智能设备系统专用试验平台的空白,为船舶绿色智能技术的迭代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号主要承担绿色智能技术验证、深海装备水面支持保障和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服务等任务。同时,它打通了技术突破到产品市场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为我国船舶工业和深海科技的高质量发展构筑了新支点。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彰显了南钢在高端船用钢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体现了我国船舶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南钢凭借其优质产品,为我国海洋探索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助力我国海洋探索迈向新的征程。
◆马钢特钢电炉炼钢多项指标捷报频传
据悉,进入7月,马钢特钢公司电炉分厂多项生产指标捷报频传,日产量稳定在2800吨以上,电炉吨钢电耗降低10kW·h/t。
据介绍,今年以来,该厂在优化电炉加镍生铁的冶炼工艺上取得了新突破。电炉每使用一吨镍生铁,相比于使用镍合金,可以带来效益约3700元,该厂每月使用镍生铁约1000吨,合计效益超370万元。
效益非常显著,但攻关的过程并不容易。该厂员工在操作过程中精益求精,做好冶炼过程中的升温控制,把控好脱硫细节,确保成分替代没有对生产稳定性造成影响。“只有确保电炉冶炼周期控制在48分钟内,以及镍成分的稳定控制,这样的降本才真正合算。”此外,他们还根据高温生产特点和峰谷电价差,持续开展分时铁钢比攻关,根据不同时间点控制电炉铁水比,推动电炉工序平均电价的降低。
一切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在前不久揭晓的2024年度“全国重点大型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中,110吨电炉力压群雄,加冕“冠军炉”。
◆天津钢管启动DCMM 3级评估工作
日前,天津钢管召开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3级评估启动会,旨在以高标准推进公司数据管理体系建设,助力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
启动DCMM 3级评估认证工作,是天津钢管数智化发展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当前,该公司已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治理基础,但数据质量、数据应用与数据战略等方面仍有待系统化提升。此次认证,将有助于公司全面梳理数据管理现状,补齐短板,迈向更高水平的数据管理能力。
会上,专家系统解读了DCMM贯标认证工作。政策层面,强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数据成为关键资产,国家正大力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企业应把握机遇;标准框架层面,指出企业需构建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提升数据质量和应用价值;实施路径层面,要求基于公司实际业务,通过部门深度访谈开展评估。专家还介绍了后续详细的调研计划和实施步骤,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分工,为项目高效推进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会议要求,一是强化领导支持,各部门人员要及时与领导沟通会议内容,争取资源保障,确保制度与系统证据准备工作高效推进;二是高效筹备证据,智能及信息化部提前下发文档要求,各部门需按标准准备评估证据(覆盖8个域、20余子域);三是深化知识学习,将评估过程转化为学习契机,主动掌握数据管理、治理与安全等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四是推动持续改进,以评估为契机,精准识别数据管理差距,明确提升路径,切实优化公司数据管理体系。
天津钢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健全数据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力争打造钢管行业内数据管理示范标杆,为迈向更高层级的数据管理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安钢一炼轧高线机组成品库保温墙项目竣工投用
近日,安阳钢铁一炼轧作业部高线机组成品库“保温墙”项目顺利竣工投用,成功破解了高端特钢产品因季节性温差引发的质量波动难题。
该项目精准聚焦合金冷镦钢、高强焊丝钢等高端产品自然冷却不均的问题,在成品库8至10库区建设500平方米专业保温区。保温墙体采用10毫米钢板双面密封,内部填充300毫米厚的保温岩棉,构建起稳定高效的缓冷空间,可有效锁住盘条200℃余热,为产品质量稳定提供有力保障。项目投用后,将显著提升产品塑性指标与拉拔性能,为高线产品进军高端市场筑牢品质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