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特钢力揽202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12项 含特等奖1项
8月4日,202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揭晓,中信泰富特钢参与的技术成果共获奖12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累累硕果充分彰显了中信泰富特钢的科研实力。
特等奖: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超厚规格直弧型板坯连铸机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本项目针对高性能特厚规格板材(厚度≥100mm特厚板)的重大需求,研发形成≥450mm直弧型超厚板坯连铸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开辟了特厚规格板材高效绿色生产新流程。在兴澄特钢建成国际首条450mm厚直弧型超厚板坯连铸产线,替代模铸等实现海工、能源等高端特厚板产品全覆盖,已用于白鹤滩、海基二号等国家工程,并供货俄罗斯AGPP(世界最大)、沙特国王塔(世界最高)等“一带一路”重点项目。项目整体技术国际领先,显著提升我国关键金属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保障能力,推动我国重大装备技术原始创新与引领发展。
一等奖: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先进制造用高品质钢洁净化制备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面向特钢热加工过程的高效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创新》,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面向特钢热加工过程的高效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创新》。
二等奖: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能源及重工装备心功能部件用大单重高端特殊钢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大型煤化工装备用钢成套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工业母机滚动功能部件用钢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三等奖: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节能低碳型超高强线材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海洋油气输送用高强韧管线管关键制造技术与产业化应用》《工程机械液压缸用精密无缝钢管产品研发及国家标准制定》,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工程机械液压缸用精密无缝钢管产品研发及国家标准制定》《特殊环境下高端装备用不锈耐热钢的研究与开发》。
◆建龙集团5项成果荣获2025年度冶金科学技术奖
8月4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正式公告了2025年度冶金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建龙集团牵头技术成果共获奖5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牵头获奖数量在民营钢铁企业中继续稳定保持第一。
二等奖:黑龙江建龙《基于钒钛磁铁矿提钒半钢深度净化的高品质无缝管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抚顺新钢铁《基于建筑工程新型直供模式的钢筋加工成套装备技术研发与应用》。
三等奖:建龙西钢《中高硅熔剂性球团矿制备及高炉大比例使用技术研发与应用》,内蒙古建龙《冶金环保智慧管控平台开发与应用》,内蒙古建龙《冶金企业动力气体一体化管控研发与应用》。
《基于钒钛磁铁矿提钒半钢深度净化的高品质无缝管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首创了“高炉还原提钒-转炉氧化提钒-转炉提钒半钢纯净化-轧管-热处理-管加工”全新无缝管制造路径。建立了提钒半钢多维度夹杂物调控技术;形成了提钒半钢成分精准控制技术。首创了残钒绿色再利用在线常化技术,使地质管等轧态管材强度、韧性、晶粒度得到了提升。基于冶炼成分的窄波动控制,拓展开发了智能高均匀管材热处理技术,使实物品质优于日本和欧洲同类型产品。黑龙江建龙的无缝钢管产品广泛应用在国内外“三高”油气开发工况以及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已获得美、欧、俄等国家石油协会及中、法、挪威等国家船级社认证,成功进入美国、中东等19个海外市场。
《基于建筑工程新型直供模式的钢筋加工成套装备技术研发与应用》创立了以钢厂为依托开展集中/定制化加工厂与模块化临建厂区协同,全流程专业化服务,实现钢筋加工工业化的钢筋制品供应链一站式(直供)服务模式。研发的智能钢筋加工成套设备,实现了复杂工序的高效集成和智控生产,满足工业化和智能化的移动加工需求。研发的钢筋加工配送全流程智能管控系统,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协同运行。抚顺新钢铁的钢筋加工产业链一站式服务模式已为98项不同项目提供了专业的钢筋加工服务,累计完成钢筋加工量28.36万吨,服务项目涵盖地铁、高铁、公路、矿山、公民建,主要客户包括中铁六局、七局、八局、九局、十五局、十七局、大桥局、隧道局、上海局、北京局等。
《中高硅熔剂性球团矿制备及高炉大比例使用技术研发与应用》形成了基于球团液相体系的带式焙烧机热工制度优化原则,提出了中高硅熔剂性球团熔剂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方法。构建了中高硅熔剂性球团配加高硅超高碱度烧结矿冶炼的高炉综合炉料结构调控方法,为中高硅熔剂性球团高比例冶炼渣量降低条件下的脱硫排碱奠定基础。提出了“混装排料、边缘中心兼顾”的料序、料制优化方法,实现了煤气流合理分布,制定了基于热制度、送风、布料制度的中高硅熔剂性球团高球比冶炼操作技术规程。建龙西钢首次在工业上实现基于中高硅熔剂性球团的50%以上高球比冶炼,高炉渣量降低52kg/吨铁,燃料比降低3.4 kg/t。
《冶金环保智慧管控平台开发与应用》通过对环保、物流、安全、安保等相关业务系统进行整合,以“智慧环保管控”为核心,开发了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的冶金环保智慧管控平台。研发出环保日成本“差异分析”“责任主体定位”“专业管理责任定位”等控制模型,开发出“环保日成本管控系统”,实现了环保日成本自动核算,环保日成本差异自动定位,并通过“神经网络环保成本AI算法”对环保成本实现实时调优改善。内蒙古建龙依托该平台,实现数据自动采集率100%,实现环保日成本“全口径自动核算、一日自动关账”,以及成本异常点自动定位并通过AI算法实现自动改善后实时调优运行。2024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冶金企业动力气体一体化管控研发与应用》结合能源介质生产、调节、使用特点,创新性整合了氮气和压缩空气系统,实现硬件层面的互联互通。建立了动力气体节能模型,开发了机械效率与经济效益“双效”最优适配逻辑算法,为推动行业智能化管控技术开辟新路径。开发了动力气体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现场微泄露检测、调峰切换异常检测、应急处置功能,提高了氮气系统和压空系统在一体化控制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和稳定性,通过需求侧与供给侧智能双向匹配,解决动力气体工序不平衡的问题。内蒙古建龙通过氮气、压空的一体化智能管控,实现了生产中能源介质供需的极致平衡,同时达到设备能效提升、稳定生产、节能增效的目的,极具推广价值。
◆马钢7项成果获202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
近日,2025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马钢参与、牵头的7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在此次授奖项目中,马钢参与的“宽幅高品质中高碳钢带的高效生产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和“面向特钢热加工过程的高效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创新”项目获一等奖;马钢牵头的“高铁车轮热处理柔性智能制造工艺与装备开发及应用”项目获二等奖;马钢牵头、参与的“RH炉新一代智能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高性能油气钻采用钢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项目、“高炉热风管系换炉应力可视化与数字化线性控制研发应用”项目、“电炉除尘灰中有价元素清洁提取与高值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三等奖。
其中,“高铁车轮热处理柔性智能制造工艺与装备开发及应用”项目旨在解决国产高铁车轮卡脖子的技术难题,针对高铁车轮批量化生产带来的高难度品控难题,首次提出并构建了车轮热处理柔性智能制造系统;发明了多种高温环境下重载机器人,建立高速高精度多机协作物流子系统,实现了热处理物流精准控制与全流程智能化生产。该项目实施后,保证了热处理区域的生产过程稳定性,实现车轮生产过程的信息和物料的一致,车轮产品热处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合格率控制水平都得到大幅提升。从装备层面对高铁车轮的国产化提供了有力保障。该项目2024年12月中国金属学会组织,由中国科学院丁汉院士为组长,行业各专业专家组成的评价委员会现场进行评价,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天钢铁集团两项成果获202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
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与中国金属学会联合公布了202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中天钢铁集团参与研发的“高炉焦炭和喷吹煤的多尺度性能评价及多维度协同降耗技术”和“基于低弹性模量化的超深拉拔类线材夹杂物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两项成果双双荣获三等奖,彰显企业在钢铁冶金领域的创新实力。
此次获奖的两项技术,分别针对钢铁生产中的燃料消耗优化与高端线材质量提升两大核心难题,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
在燃料优化领域,针对我国面临优质炼焦煤资源紧张、传统燃料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中天钢铁集团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和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高炉焦炭和喷吹煤的多尺度性能评价及多维度协同降耗技术”项目研究,通过系统性地研究高炉炼铁过程中焦炭与喷吹煤的性能评价等关键问题,建立了焦炭高温反应行为的新型评价指标体系,开发了焦炭多元混配与分级装料技术,优化了喷吹煤分子结构建模与性能评价方法,并构建了高炉煤-焦协同降耗的动态调控系统。目前,该技术已在中天钢铁、武汉钢铁等企业成功应用,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在高端线材质量提升方面,针对超深拉拔类线材(如半导体晶圆切割钢丝、轮胎帘线钢等)因高熔点、高弹性模量夹杂物致断丝难题,中天钢铁集团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发起“基于低弹性模量化的超深拉拔类线材夹杂物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该项目创新提出夹杂物低弹性模量化控制理论,开发出低弹性模量夹杂物控制精炼渣和耐火材料,不仅大幅降低帘线钢冶炼电耗及耐材消耗,实现绿色化生产,还解决传统工艺夹杂物控制难题,打破国外长期垄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中天钢铁集团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智改数转等投入力度,不断提升企业“含金量”“含新量”。截至目前,中天钢铁拥有“组合调控高均质化矩形坯连铸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转炉能量高效利用与低排放技术集成与创新”等28项各级科学技术奖;17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水平,其中7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0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攀长特锻轧厂酸洗线成功热负荷试车
攀长特全自动线材酸洗生产线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这一成果标志着该公司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西南地区工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自项目启动以来,该公司各部门、锻轧厂与施工方紧密协作,以“打造西南地区首条全自动酸洗生产线”为目标,从规划到施工全程攻坚:团队克服设备安装复杂、调试难度大等挑战,通过科学管理与技术创新确保各环节稳步推进;建设过程中,全体人员凭借专业素养与攻坚精神破解多项技术难题,保障项目如期完成。
试车过程中,生产线各环节运行顺畅,上料、酸洗、钝化、冲洗、中和、防锈、下料等工序衔接紧密,操作精准高效,充分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该生产线投产后,将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推动产品质量升级,进一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