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9日,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冶金工业展览会期间,由上海大学、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院长董瀚教授、副院长刘腾轼及上海大学在读博士生滕欢等编著的《钢铁志·锻刀》发布。发布会现场吸引了众多观众及业内人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科技环保部主任冯超,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主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尚成嘉、上海大学出版社社长余洋、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院长董瀚等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2024年,在中国金属学会的指导下,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与广东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联合承办了“大云锻刀会”。活动以锻造工艺为笔触,以厨用切片刀为媒介,展开了一场关于钢铁本质的深度对话。聚焦“材料一工艺一性能一服役”,通过四大类共39种钢铁材料的锻刀实验,将传统“打铁趁热”的匠人经验转化为可量化的科学语言。以锋利度和耐磨性为衡量标尺,直击刀具性能的微观基因--从晶粒度的精细调控到碳化物分布优化,从热处理工艺的精准把控到刃口结构的巧妙设计。“千锤百炼方成器,淬火回寒始见锋。”这不仅是对钢铁锻造的生动写照,更是人类技艺进化的生动缩影。
《钢铁志·锻刀》不仅是对“大云锻刀会”的详实记录,更是对钢材应用于刀具领域的深度总结。从合金成分至微观组织调控及先进成型工艺的角度诠释了如何制造一把好的厨刀,为刀具钢的服役性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首发仪式上,本书的作者滕欢介绍了大云锻刀会及《钢铁志·锻刀》图书的发展历史,向为本书做出贡献的各个单位相关人员致以了感谢。尚成嘉教授指出: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及相关单位在本次活动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钢铁志·锻刀》凝聚了锻刀过程中的体会与宝贵成果,体现了董瀚教授团队在民生用钢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
(来源:上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