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文金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
“特钢,是钢铁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种兵’,也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军’。‘十五五’时期,中国特钢行业将培育出2家~3家世界级特钢领军企业及一批特而新、小而美的‘专精特新’特钢企业。”7月28日,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执行会长王文金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世界级特钢领军企业应具备五大特质
王文金认为,世界级特钢领军企业应具备五大特质。
一是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责任担当能力。王文金表示,世界级特钢领军企业必须具备一流的研发队伍和一流的技术装备,同时要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勇于解决国家急需的特种材料、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二是具有优质而稳定的产品质量和成为国际一流企业战略供应商的能力。王文金表示,特钢主要用于汽车、机械、能源、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这些应用场景决定了其在服役期内不能出一点问题。“大多数企业生产一两批质量上乘的产品并不难,真正难的是产品质量持续优质并稳定。”他表示,一般来说,世界一流特钢企业的下游合作伙伴也必然是该下游行业的世界一流企业。
三是具有优秀的品牌形象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品牌形象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一家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决定了其定价能力。”王文金举例说,提到中信泰富特钢,人们就能联想到其轴承钢产品,这就是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四是具有先进的智能制造、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及一流、稳健的创效能力。王文金提出,在市场形势好的时候,企业基本都能赚钱,因此不能说盈利多的企业就一定是一流企业;而在市场形势不好的时候,能逆势而上、实现稳定盈利的企业,一定是一流企业。一家企业只有能承受住市场波动、稳定创造效益,才能说其具备稳健的创效能力。
五是具有优秀、可传承的企业文化和强大的国内外产业链构建能力。王文金表示,特钢企业不能赶潮流,要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几十年如一日地深耕特钢行业。同时,世界一流特钢企业必须有强大的国内外产业链构建能力,不能只在国内“兜圈子”,必须在国外构建起强大的产业链。
王文金表示,当前,中国特钢企业经过长足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世界级特钢领军企业已初具雏形。他将中国特钢行业分为五大体系:一是“中信系”,包括中信泰富特钢、南钢;二是“宝武系”,包括宝武特冶、太钢不锈等;三是“沙钢系”,包括抚顺特钢、东北特钢、淮钢特钢等;四是“建龙系”,包括北满特钢、西宁特钢等;五是“鞍钢系”,包括长城特钢、本钢特钢等。他认为,世界级特钢领军企业将从这五大体系中产生。
同时,王文金提出,“十五五”期间,中国特钢企业必须走“专精特新”、差异化发展道路。“可喜的是,当前已经涌现出一批企业,如天工股份、河冶科技、久立特材、西部超导在各自细分领域不断突破,在国际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树立了标杆。”他说,“这就是所谓的专业领军企业,也是未来特钢企业的发展方向。”
“十五五”时期特钢行业有三大机遇
谈及未来发展前景,王文金认为,虽然中国钢铁行业处于减量调整期,但特钢需求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稳健增长。未来特钢行业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首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端制造业要不断升级,新兴领域将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海洋经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船舶海工等领域对特钢的需求仍将保持旺盛,中国特钢行业将大展拳脚,得到强劲发展。
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将对特钢需求形成支撑,有利于中国特钢企业“走出去”,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
最后,中国特钢行业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特钢行业不断整合、加速协同发展,将促进特钢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特钢生态圈。
7月19日,备受瞩目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粗略预计该项目对特钢的需求在400万吨以上。”王文金表示,数百万吨特钢需求这个“巨型蛋糕”,将倒逼特钢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产品升级换代。
同时,随着钢铁行业“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特钢行业也面临供需持续失衡的风险。对此,王文金表示,未来,中国特钢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将加快,将形成以五大体系为基础向外延伸的特钢集团。“中国特钢行业的发展壮大绝不会一蹴而就,要经过漫长的发展期,特钢企业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他说。
王文金认为,未来,海洋经济将是特钢行业最广阔的市场,其次是高端装备制造业、能源勘探开采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国特钢企业要主动拥抱这些领域,积极补齐短板,引进先进技术人才,逐步实现特钢装备国产化,提升特钢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让中国的基础材料逐步替代进口,满足未来需求。”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