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7月11日,由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冶金装备分会主办,南钢承办的“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冶金装备分会二届二次会员大会暨智能制造技术交流会”在南钢宾馆盛大召开。本次大会以“数领特钢,智启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协会领导、全国各地理事、会员代表、专业组负责人、设备技改主管领导、设备管理部门、自动化部门、设备采购部门负责人、科研院所代表、贸易供应商代表等130余人,共同探讨特钢行业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执行会长王文金致辞并讲话,强调特钢行业作为中国钢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军、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在极致能效、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方向面临着紧迫的挑战。协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织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推进相关工作,并向有关部门反映特钢企业在能耗和能效工作方面的特殊需求。
王文金指出,特钢行业拥有先进的工艺装备、强大的技术实力、优秀的产业工人和广阔的应用场景。协会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在节能降碳方面,特钢行业不仅响应国家号召,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协会成员积极投身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节能降碳和绿色发展的工作中,有信心成为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先锋。
南钢常务副总裁徐晓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诚挚的祝福。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冶金装备分会秘书长王希民主持了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冶金装备分会二届二次会员大会暨智能制造技术交流会。会议期间,冶金装备分会会长王永建作了工作报告,并以《数领特钢 智启未来》为题,分享了世界首家特钢灯塔工厂的创建经验。南钢制造部副部长周震、青海晶和董事长朱春玲、和和能源张帆博士、上海鑫蓝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和南京鼎尔特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也分别做了相关报告。与会代表还就钢铁企业和装备企业的创新经验、科研成果、关键备件联储联备、装备国产化与智能化、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在钢铁企业的应用与实践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王永建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灯塔工厂的四大评选标准:价格实现、用例集成、技术平台、赋能实现,并分享了兴澄特钢入选灯塔工厂的三个典型案例。周震则介绍了南钢在数字赋能设备运维方面的创新实践,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下午的会议安排得丰富多彩,会员单位首先参观了南京钢铁智慧中心。这个智慧中心是南钢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它集成了先进的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参观者展示了特钢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和应用。通过实地参观,与会代表们对智能制造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参观结束后,会议进入了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代表根据各自的专业领域和兴趣,选择了不同的小组,围绕智能制造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第一分会场的主题是热轧、冷轧和锻造;第二分会场的主题是精整、热处理和加热炉;第三分会场的主题则是炼钢、连铸、炼铁、烧结和焦化。
在每个小组中,代表们积极分享了自己企业在智能化改造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从生产流程自动化、数据分析优化到智能决策支持等多个方面。
在第一分会场,代表们讨论了热轧、冷轧和锻造过程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如自动化控制、智能监测和数据分析等。他们分享了如何通过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升产品质量的经验。
在第二分会场,代表们聚焦于精整、热处理和加热炉的智能化改造。他们讨论了如何利用传感器、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这些工艺过程的精确控制和优化。代表们分享了智能化技术在提高产品精度、改善工艺质量和降低能耗方面的成功案例。
第三分会场的代表们则围绕炼钢、连铸、炼铁、烧结和焦化的智能化改造进行了交流。他们讨论了如何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和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对这些工艺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代表们分享了智能化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通过这些分组讨论,与会代表们不仅交流了各自企业在智能化改造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案例,还探讨了智能制造在未来发展中的挑战和机遇。代表们一致认为,智能制造是特钢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智能化改造,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并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讨论中,代表们也提到了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技术瓶颈、人才短缺、成本控制和现有设备兼容性问题等。针对这些挑战,代表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如加强内部培训、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分阶段实施策略等。现场气氛异常热烈,思想的火花在会场上碰撞,璀璨夺目,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分组讨论不仅促进了与会代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也为解决特钢行业智能制造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案。通过这种形式的互动,代表们对智能制造的认识得到了深化,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随着分组讨论的结束,会议进入了闭幕环节。各位与会代表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和观点。代表们纷纷表示,此次会议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技术信息和案例分享,更促进了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他们受益匪浅,为他们在特钢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他们期待着下一次的会议,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继续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发展,为特钢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前的7月10日下午,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冶金装备分会会长办公会及企业领导座谈会在南钢宾馆召开。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王文金,冶金装备分会会长王永建,南钢常务副总裁徐晓春,冶金装备分会副会长王润泽,冶金装备分会秘书长王希民等领导出席会议。王润泽主持会议。来自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河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等钢铁企业和冶金装备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新增理事单位及理事的议案、调整副秘书长的议案以及关于选举副会长的议案。
王文金在会上表示,中国特钢行业是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行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领者。特钢总产量在未来不可能有大的变化,原因:一是高质量发展对特钢需求会有适度的增加,例如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矿产资源开发对特钢有需求;二是“一带一路”为特钢行业提供机遇。中国特钢企业应该发挥自身作用制定好中国标准,发挥引领作用,并向世界推广。他还为钢铁企业在冶金设备管理方面提出了建议:要加强进口装备应用技术和管理的交流以及设备国产化。冶金设备国产化不仅是为了降成本,从长远发展看更是出于安全的需要。他还希望大家在各自岗位干出成绩,为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徐晓春在会上发表讲话。他认为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发展过程中,钢铁材料必不可少,尤其是特殊钢材料。他表示,生产特钢对冶金设备要求越来越高,在当前经济的形势下,不仅要把设备运转好,还要降本增效,更需要做好设备的自主可控和运营安全。
会上,王永建等特钢企业、冶金装备制造企业相关负责人围绕冶金装备的选用、运营和智能化等进行了经验分享。大家认为,冶金设备自主可控十分重要,装备国产化优势明显。
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特钢行业的最新成就和技术进步,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升级,特钢企业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竞争力,我国特钢行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