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特钢旗下三家公司入选2025卓越智能工厂项目名单
近日,工信部正式公布了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全国共有274家企业入选,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标杆。这一名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智能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旗下三家子公司——兴澄特钢、大冶特钢和扬州特材成功入选,体现了其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制造方面的领先实力。
兴澄特钢打造的“基于AI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产销协同高性能轴承钢卓越级智能工厂”,以数智赋能为核心,通过构建“云边端协同+数据闭环”架构,形成覆盖“冶炼—精炼—连铸—轧制”全流程的数字孪生体系,依托“AI+工业机理”协同创新,开发100余项垂直模型,深度挖掘大模型与生产制造深度融合应用,深入业务场景赋能;建成“1个数字孪生中心+3大工业互联网平台+6大智能单元”的智能中枢,通过独创的“三总两分”智能排产算法,定制化响应能力显著提升,同步建设能碳双控数字平台,推动绿色智能制造发展。通过一系列数智化改造,兴澄特钢形成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链路优化能力,全面实现“高定制、高品质、高效率、低碳、低成本”的“三高两低”目标,为全球特钢行业树立了智能制造新标杆!
大冶特钢“特种高精度无缝钢管精益智能工厂”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以精益化、数智化为纽带,贯彻“人本数智”的全新产业生态理念;以“数字钢管“和“黄金钢管“为核心,按照数字孪生研发制造一体化、数据驱动柔性生产协同、全生命周期质量精准管控、全域设备预测性维护、绿色低碳智慧能源管理五大方向整体推进;针对典型场景体系化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了研发设计仿真优化生产动态智能调度、质量精准追溯预测、设备智能运维保障、能源精准管控优化;将多专业(工艺+控制+智能化)、多业务(生产、质量、安全、能源)协同,创新精益管控新模式,实现基于大规模、小批量、多品种特种无缝钢管产品制造全流程的数字制造、柔性制造和智慧制造,开创了特钢数智化工厂建设新范式。
扬州特材采用“云—边—端”工业互联网架构,在设备端建立边缘智能应用系统,整体实现了“工业传感+物联网动态感知”—“机理模型+知识库智能诊断”—“大数据+机器学习优化决策”的智造智管模式;在平台基础能力方面,搭建私有云,运用超融合技术对存储、计算等资源进行动态调配、划分、管理;在智能应用层面,运用数字孪生、3D建模等技术建立数字工厂,实现从传统的单一工序监测到整个球团产线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监测,实现对球团产线数据进行大数据技术分析、全局资源优化配置。
中信泰富特钢将聚焦智能制造新阶段的系统化升级与赋能输出,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实时数据联动与柔性化协作能力,依托现有“灯塔”实践与卓越工厂成果,打造可推广的制造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全面赋能“数字中信”及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宝特高金新增电渣炉产线项目环评征求意见稿公开
据悉,宝武特冶(马鞍山)高金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7千多万元,在马鞍山市雨山区雨山经济开发区新增电渣炉产线项目,相关的环评征求意见稿已公开。
该项目以电极坯和预熔渣为原料,通过气氛保护电渣炉重熔、热处理等工序对钢锭质量进行提升改造,不新增产能。项目将新建电渣炉产线车间,车间占地面积约6623.52m2。建设内容包括:主体生产配置包括1台30t、1台20t气氛保护电渣炉(含结晶器),预留1台30/20t气氛保护电渣炉,辅助生产系统包括起重行车、电极坯焊接对中设施、电极坯烘烤设施、预熔渣干燥设施、电渣锭热处理设施、吊具夹钳等。公辅设施包括水处理、除尘、热力、燃气、高低压供配电、电讯、仪表设施、总图运输以及综合管线等。
◆太钢不锈成为质量管理能力高等级企业
9月4日消息,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批质量管理能力高等级企业。
工信部贯彻《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意见》,以《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规范》行业标准为依据,组织开展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价工作。经自评价、评价复核等程序,工信部确定了首批43家质量管理能力高等级企业名单。企业所在地工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质量管理能力高等级企业的宣传推广和政策支持,引领和带动更多制造业企业树立科学质量观,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加速向卓越质量迈进。
太钢不锈始终将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线,坚定不移以卓越品质为基石,全面推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客户具体订货需求组织生产流程,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精益求精。同时,积极获取质量体系及权威产品认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赢得行业认可和客户信赖,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进一步夯实质量管理基础,满足更多特殊行业客户的严苛要求,太钢不锈积极获取并持有ISO9001等一系列重要的质量体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