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特钢轧钢厂新建减定径轧机成功热试
8月9日、9月9日,抚顺特钢轧钢厂从德国引进的减定径轧机进行了两次热负荷试车,分别成功轧制了φ50mm、φ85mm、φ90mm、φ92mm的钢材。这两次试轧标志着新建减定径轧机热负荷试车喜获成功,轧钢厂“提升连轧生产线生产能力技术改造”——减定径轧机技改项目胜利完工并进入试生产阶段。据介绍,该设备投入使用后,将大幅度提高连轧生产线的轧制尺寸精度和产品质量,满足用户日益严格的质量要求,为公司开发新用户和新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抚顺特钢轧钢厂新建减定径轧机技改项目于2024年10月土建施工,今年4月开始设备安装,6月开始冷调试,此次改造利用连轧生产线原第21—24架轧机位置安装了一套减定径轧机,可轧制尺寸为Ф14mm—92mm的钢材。
减定径轧机采用减径机组和定径机组的三辊轧制技术,在一个机组内包括了减径和定径两种孔型,各轧辊独立驱动,能获得相当于原《GB/T702-2017热轧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中1组公差50%的尺寸精度,可根据用户使用要求实现正负公差轧制。减定径轧机可以实现单一孔型系统的自由尺寸轧制,适合多钢种、多规格、多批次、小批量生产,符合连轧生产线的合同构成。该机组投产后,可有效提高产品的尺寸精度、改善产品表面质量、实现热机轧制、提高轧机利用率和产量、提高金属收得率、降低生产成本。
◆攀长特成功轧制手机高端机型定制钛合金材料
9月12日凌晨,攀长特锻轧厂连轧作业区灯火通明,夜班团队历经12小时连续奋战,成功完成专为手机高端机型定制的钛合金材料轧制。标志着攀钢在高端钛材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近年来,该作业区依托“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模式,攻克多项钛材轧制关键技术。为保障此次新品一次轧制成功,作业区启动“技术跟班”保障机制:作业长带领技术骨干全程驻守,每2小时开展质量抽检以把控精度;设备主管率维修团队提前对轧机轴承、液压系统做预防性维护,实现轧制全程设备零故障;轧机主操手借助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排查隐患,保障高温环境下人员与设备安全。
在高端新材料领域的竞争中,连轧作业区以毫米级精度把控、零缺陷质量标准及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诠释了新时代职工的责任与担当,中国“钛”度的智造传奇正持续书写。
◆安钢高磁感取向电磁新材料生产线建成投用
9月18日,安钢高磁感取向电磁新材料生产线投产仪式举行。该项目成功投用,填补了河南省高端电磁新材料产业的空白,同时也标志着河南钢铁集团在加快特钢转型,向先进钢铁材料高地迈进上又跨出关键一步。
作为河南钢铁集团深耕先进钢铁材料领域的重要战略性项目,该生产线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为河南省第一条全流程高磁感取向电磁新材料生产线,也是国内钢铁行业第四家具备全流程取向电磁新材料生产能力的生产线,整体技术水平稳居国内先进行列,将打破部分国外高端电磁新材料产品的垄断格局,填补国内部分细分产品领域的市场空缺。
项目2024年7月11日动工建设,总投资13.43亿元。继2025年8月19日常化酸洗首卷下线后,脱碳退火机组也于近期实现首卷下线, 2025年9月全线建成投产。项目全面达产后,将具备30万吨常化酸洗及6万吨高磁感取向电磁新材料生产规模。该产线的产品电磁新材料又称硅钢,广泛用于新能源发电设备、国家特高压电网、高端节能变压器等领域,100%属于国家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钢铁材料目录范畴,将为企业迈向先进钢铁材料高地,提供坚实而强劲的驱动力。
河南钢铁集团组建以来,将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走特钢转型发展道路,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里的先进钢铁材料清单,研发推广硅系、锰系、稀土系、镍系等先进钢铁材料,不断完善特钢产品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硅系钢种研发上,历经数年技术攻关,突破了高磁感取向电磁新材料生产技术壁垒,累计取得 20 余项专利,全面掌握全流程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技术,成为国内少数具备该技术能力的企业之一。此次建设投产的项目,正是集团技术成果的规模化转化载体。
此前,河南钢铁集团年产20万吨无取向电磁新材料项目,已带动多家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形成本地化产业链,实现高效协同。下一步,该集团将以无取向和取向电磁新材料生产线为核心支撑,继续拓展“技术突破—产能跃升—生态构建”路径,加快推动变压器、电机制造等企业落地,与地方政府携手合作,共同培育千亿级电磁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全国精品钢及深加工产业高地”,带动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为全省乃至国家高端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永钢集团获评2025中国工业数据治理“领跑者”
近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在第三届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发布了2025中国工业数据治理“领跑者”企业名单,永钢集团凭借在工业数据治理领域的持续创新与显著成果,成功入选该名单。
从原料采购、炼铁、炼钢、轧钢到销售服务的全链条运营,永钢实时采集超过40万个数据点。海量数据来源多、格式杂、更新快,就像散落的“数字拼图”,如何把它们有序收集、利用好,是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大难题。
永钢基于智能化生产装备,集成了500余个工业模型,覆盖所有生产工序和业务单元。依托物联网、5G、边缘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生产设备、质检系统和物流运输等环节的全面互联与数据协同,构建了稳定可靠的数据资源基础。
以大数据平台和数据中台为支撑,企业实现对海量数据的统一接入、清洗、整合与建模分析。部署了134套人工智能应用,通过引入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数据质量的自动识别与治理,深度融入生产运营与决策流程。
基于高质量数据,永钢在多个业务领域形成典型案例:质量管控方面,构建全流程智能体系,实现产品标准数字化与工艺设计高效传递,质量设计管理水平国内领先;采购管理方面,建立采购商城,通过标准化流程和电商化运营,实现“阳光采购”,有效提高采购效率、降低综合成本。
永钢还把数据治理的经验分享给产业链伙伴。企业打造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以真实贸易数据为基础,将核心企业信用有效传导至上下游,构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线上闭环系统,显著提升资金周转率与供应链协同效率,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供应链金融创新范式。
挖掘数据价值,赋能产业进化。永钢将继续深化数据要素和业务场景的融合,推进AI大模型、数字孪生、绿色低碳等新技术与应用场景结合,打造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