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8日,南钢召开2025年能源专题客户座谈会,众多业界领袖、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本次会议旨在围绕“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加速、能源装备升级的趋势,聚焦其为能源装备用钢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提出的新要求,汇聚行业力量共探产业发展路径。
9月18日,南钢召开2025年能源专题客户座谈会,众多业界领袖、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本次会议旨在围绕“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加速、能源装备升级的趋势,聚焦其为能源装备用钢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提出的新要求,汇聚行业力量共探产业发展路径。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副主任章小浒,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尹青锋,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副总工张曼曼,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专家张国信,南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一新,南钢股份总裁祝瑞荣,副总裁谯明亮等参加会议。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副总工 张曼曼
张曼曼作《抽水蓄能电站水电用钢发展》分享,系统介绍了水电用钢的选型与强度设计,并聚焦压力钢管智能化建造等关键技术展开探讨。她表示,水电用钢必须契合电站建设日益提升的综合要求,材料创新已成为推动抽水蓄能技术升级的核心动力,将为我国能源基础设施提供关键支撑,助力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专家 张国信
张国信作《氢能“储输”产业链中金属材料的应用》分享,系统分析了氢脆的关键影响因素与研究重点,并表示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电网系统中的关键储能枢纽,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稳定器”和“调节器”作用,其建设关乎清洁能源的高效消纳,更直接关系到电网系统的长效安全稳定,亟需核心材料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强力赋能。
中信银行南京分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 董翔
董翔在《携手南钢,链通共赢——南钢生态圈伙伴金融解决方案》分享中表示,金融服务在能源产业发展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通过保障产业链资金需求和支持创新项目,有效促进了能源装备升级与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
黄一新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长期以来关心与支持南钢发展的新老客户及合作伙伴致以衷心感谢。他就本次会议分享了三点感慨:一、感慨众多合作伙伴与南钢携手共建覆盖能源行业全链条的服务体系;二、感慨中国能源行业的日益强大,逐步实现全产业链自主突破;三、感慨二十年来无数同行者为中国制造与国家强盛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围绕会议主题,黄一新提出四点要求:
一要密切关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认清对全国乃至全球能源消费与运行体系带来的深刻影响,增强紧迫感,联合头部企业共同研讨、凝聚共识,明确合作方向。
二要积极推进能源用钢的交付模式、商业模式与服务模式创新。在深入合作研发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并深入提炼各方意见,为南钢整体战略规划提供支撑。
三要深化对生态圈建设的认识。突破传统产业链思维,构建数字化时代下融合创新、协同共赢的能源钢铁生态体系,持续提升产品品质、服务稳定性及准时交付能力。
四是坚定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将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置于首位,持续推进数字化与绿色低碳双转型,积极引入上下游企业共建绿色发展生态,共同履行社会责任,推动能源用钢高质量发展。
南钢股份总裁 祝瑞荣
祝瑞荣对出席本次能源行业会议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欢迎与感谢。他表示,南钢始终深耕实业,深知能源对于工业发展、社会进步的核心意义。此次会议,各位同仁围绕能源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创新与发展展开深入探讨,分享前沿见解、碰撞思想火花,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路与活力,这既是对行业未来的共同谋划,更是推动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务实行动。这份跨界的交流、智慧的汇聚,离不开各位同仁的积极参与,也让我们对能源行业的未来充满更坚定的信心。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行业发展既面临新的挑战,更蕴含广阔机遇。未来,南钢将与各位同仁深化沟通、增进互信,在能源高效利用、绿色转型等领域探索更多合作可能,携手为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南钢副总裁 谯明亮
谯明亮向一直以来关心南钢发展的新老客户、合作伙伴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南钢将科技创新、数智化转型、绿色化发展作为传统产业破茧重生、焕新升级的“关键密钥”,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数实融合、韧性生长的转型之路。南钢始终以“支撑能源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围绕用户的深层次需求和产品特点,率先实施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配送模式,缩短交付周期,在能源用钢领域铸就了独具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南钢愿与各位携手,继续坚守“精”与“特”的发展理念,一如既往保持与各方的密切合作,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行业绿色转型的征程中续写新的篇章。
南钢板材事业部作《品种迭代筑根基,数智展翼拓新局》报告;与会人员围绕设计、制造、材料与金融等多领域展开讨论,从一线实践出发,探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推动跨领域合作迈向深入。
南钢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让设计端的“蓝图构想”、制造端的“实践需求”与材料端的“技术创新”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南钢产品在能源装备中的应用性能与可靠性,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