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太钢热连轧启动夹送辊打磨智能化
近日,经过持续的技术攻关,太钢热连轧“夹送辊在线打磨装置” 进入试运行。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此智能化技术的成功运用,不仅对轧线带钢质量改善、效率提高和安全生产本质化提升等形成重要推动作用,而且在全面提升客户满意度、扩大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建立了新的竞争优势。
夹送辊是确保轧线带钢能够顺利进入卷取机所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该工序长期采用人工打磨的方式来处理夹送辊表面附着的铁屑、氧化皮和粘钢,不仅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最重要的是特别依赖职工经验,如果出现打磨不到位或者辊面磨损不均等情况,直接影响到客户的满意度和合同兑现率。
夹送辊打磨不仅是太钢热连轧实现产品质量保障的关键流程,同时也是“热连轧厂工厂经营团队”重点攻关项目之一。为快速改善产品质量,同步实现安全、效率双提升。在公司大力支持下,厂“一把手”亲自挂帅,举全厂之力同公司各部门共同发挥矩阵协同作用,以“智能化”赋能为核心,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和对标交流,并大胆结合现场生产实际进行自主创新。通过前期大量调研和技术攻关,最终实现了夹送辊在线打磨装置“以机代人”远程智慧控制,在能够完成“间隙打磨、预防性打磨、故障废钢打磨和缺陷打磨”四种模式的基础上,开发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夹送辊打磨装置精磨功能和远程自动调节功能,实现了轧线正常节奏生产状态下的智能化打磨,每月预计节省打磨时间10小时左右,从根本上降低和预防了质量擦疤、夹送辊辊印等钢种缺陷,同时通过人机打磨100%分离,全面提升了人员本质化安全。
◆南钢完成北沿江高铁扬州东站扩建项目用桥梁钢板交付
目前,沪渝蓉高铁(北沿江高铁)扬州东站扩建项目正在施工,南钢参与建设,为其供货桥梁钢板。在北沿江高铁这一国家重点工程,南钢再次体现出“挺钢铁脊梁,铸强国之基”的使命担当。
沪渝蓉高铁(北沿江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经济带立体综合交通走廊的骨干项目,承担沿江通道主要路网客流、沿海及京沪通道部分直通上海客流的运输,可实现与沪宁城际、连淮扬镇、沪苏通以及宁淮城际、南沿江城际等多个铁路项目互联互通。项目建成后,对于优化沿长江地区铁路网布局、服务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扬州东站扩建项目,订单交付时间紧,为确保能顺利交付,南钢销售、生产、技术、质量、物流团队专门成立了服务小组,多次组织研究讨论。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该项目最终保质保量完成交付,获得业主高度认可。
◆方大特钢32个科技攻关项目创效2347万余元
前不久,方大特钢2024年度科技进步奖评选结果揭晓,《方大特钢进口矿供应链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降低常规钢出钢温度的研究与应用》《焊接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的研究》等32个项目获公司科技进步奖,上述项目经测算累计创效2347万余元。
方大特钢坚持每年开展科技攻关项目申报、科技进步奖评审等工作,通过氛围营造和相关激励机制,推进企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与应用,挖掘降本增效点。以《方大特钢进口矿供应链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项目为例,该项目具有访问便捷、系统稳定、交互性好、快速迭代部署等优点,适应多种业务变化,可在减少相关工作量、提升办事效率、确保资产信息准确等方面发挥较好作用,该项目获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降低常规钢出钢温度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围绕降低常规钢出钢温度进行研究,进一步优化产量、质量、钢铁料耗等技术经济指标,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生产,2023年加盖钢包常规钢平均出钢温度比2022年下降4.77℃;《轧钢厂棒材线加热区智能集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信息大数据、智能设备、远程集控操作等技术,实现了从原料进厂、装炉、加热、轧制等过程工序的集控化操作,全面提升生产线的智能化程度和生产效率等。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方大特钢技术中心相关人员表示,作为江西省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完善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体系,优化技术人才队伍储备,持续抓好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价值评判,坚持每年开展科技攻关课题申报、科技进步奖评审等工作,不断引导、激发干部员工的创新活力,为企业环保、安全、生产等多方面赋能。
目前,方大特钢正在实施39项科研项目,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包括高性能弹簧扁钢研发、弹扁包装工艺技术研究、钢铁企业原燃料管理数智化应用的研究、自动在线加油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及运用,以及为满足用户技术要求及使用要求实施的相关产品科技攻关项目等,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