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赵萍 报道
特约通讯员 蓝义高 摄影
图为汪世峰
“作为钢铁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种兵’、转型升级的‘先行军’,特钢行业始终锚定国家战略需求,以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动能,以结构优化重塑竞争优势,在复杂环境中走出了“高端引领、韧性增长”的坚实路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11月12日,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十届三次轮值会长汪世峰在特钢协十届四次会员大会上作会长工作报告时表示,特钢行业不仅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更以效益提升、结构升级的亮眼表现,彰显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力。
会上,汪世峰介绍了今年前3个季度特钢行业运行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介绍了特钢协近一年工作亮点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汪世峰介绍,今年初以来,特钢行业呈现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高端化转型步伐加快,高端产品价值韧性凸显,效益指标显著改善,行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更稳。
一是优特钢产量逆势增长,高端化转型步伐加快。今年1月—9月份,特钢协重点统计会员企业优特钢粗钢产量达5855万吨,同比增长1.1%。从品种结构看,重点品种粗钢产量为1032万吨,同比增长5.4%。其中,齿轮钢同比增长11.2%,弹簧钢同比增长16.5%,工模具钢同比增长2.5%。汪世峰指出,这不仅印证了特钢产品在市场中的刚性需求,还凸显了行业向高端化、精细化转型的鲜明趋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积蓄了坚实动能。
二是优特钢钢材价格同比下降,优钢与特钢价差扩大。今年1月—9月份,SSPI(中国特钢价格指数)综合价格指数均值为133.0点,同比下降0.67%。但细分领域呈现显著分化态势:特殊质量钢价格指数均值为137.5点,同比上涨0.51%,彰显高端特钢产品的价值韧性;优钢价格指数均值为111.3点,同比下降6.86%。汪世峰表示,行业出现“特钢稳、优钢降”的格局,既反映了市场对高端材料的认可,也提示行业需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以更高质量的供给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三是优特钢出口面临外部承压,国际市场亟待破局。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特钢出口形势面临挑战。今年1月—9月份,特钢协重点统计会员企业累计出口优特钢材577万吨,同比下降1.3%。其中,板材和钢管同比均有下降,棒材、线材和其它品种保持增长。汪世峰指出,这既需警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更需行业主动谋划国际市场布局,以优质产品与多元渠道打开新局面。
四是效益指标显著改善,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今年1月—9月份,重点统计会员企业利润总额为160亿元;平均销售利润率达4.30%,同比提升2.63个百分点;亏损面收窄至20%,同比降低12个百分点。利润率的提升与亏损面的收窄,标志着特钢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取得实质性成效,也为行业持续投入研发、推动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
汪世峰指出,当前行业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期。从挑战来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挤压国际市场空间;“普转优、优转特”加剧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成本上升,企业盈利承压;部分高端技术依赖进口、创新人才短缺等均制约行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从机遇来看,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双碳”目标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提出等,均为特钢行业创造了多重政策红利,既提供了高端化转型的明确方向,也打开了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广阔空间。
“只要我们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就能在挑战中开辟新局。”汪世峰表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统筹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专精特新为路径,以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奋力推动特钢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