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马钢紧贴市场推进低碳产品规划落地
近年来,马钢营销中心积极响应客户碳减排需求,围绕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应对、碳减排需求摸排、中国工业碳排放信息系统(CICES)碳排放数据提交、EPD认证等开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有效推动马钢低碳产品规划落地。
“双碳”目标的提出既为钢铁行业带来了减碳挑战,也为钢铁企业产品升级提供了机遇。面对下游客户对钢铁产品提出日趋严格的碳减排需求,马钢积极布局低碳产品规划,与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及宝武生态圈企业协同落实减碳战略,在“双碳”基础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在碳中和办公室的支持下,营销中心通过多渠道跟进行业和市场碳减排需求,有效发挥市场与现场的纽带作用,一方面满足客户碳减排需求提供相应技术支撑,提高马钢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一方面引导公司低碳产品规划落地,助力公司在“双碳”新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2年12月13日,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达成临时协议,从2023年10月1日起将实施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以应对气候变化,防止碳泄露的问题发生。马钢积极开展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应对,自2023年10月份以来,动态与同行交流相关信息,多方收集欧盟碳关税相关的政策、法律等文件,解读、消化相关政策,提前做好相关知识储备。今年1月份,马钢向某特钢产品客户提交了首份CBAM报告,确保了海外订单的如期交付。5月份,营销中心组织碳减排专业技术团队赴客户处交流分享马钢对CBAM政策的解读以及CBAM报告填报经验,和客户共同做好准备工作,互助共赢的服务态度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
减碳工作有着很强的专业性、针对性、特殊性,很多客户群体本身对低碳需求并不明朗。为了把准需求,推动产品升级,营销中心主动开展低碳产品需求摸排,策划设计《低碳产品需求调查问卷》,并在1个月内完成400余家核心及重要价值客户的低碳需求摸排。通过调研,及时掌握客户对产品的碳减排需求和未来在碳减排领域的合作意向,及时开展低碳产品研发和市场布局。与此同时,营销中心先后完成下游40余家客户对碳减排信息调研的反馈,陆续发布了12个产品的EPD认证报告,基本覆盖了马钢在售产品品种,满足客户对马钢产品碳排放数据的需求。此外,为支撑汽车用钢客户钢种及零件的CICES碳排放数据调查,在碳中和办公室的支持下,如期完成了向汽车用钢客户碳排放数据报送,有效支撑了汽车产业客户群体对全产业链碳排放数据的收集和核算。
去年以来,面向未来的马钢低碳车轮、低碳H型钢、低碳汽车板相继问世,并成功交付给客户投入使用,更好满足了客户对于低碳产品的需求。
◆天津钢管两轧管机组连轧辊轴承成功国产化
天津钢管商务部携手轧管事业部168机组、258机组,经过深入的技术交流与细致的现场工况分析,成功实现了关键备件——连轧辊轴承国产化替代,并于近期正式上线运行。
长期以来,高端轴承市场一直被进口品牌所垄断,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天津钢管商务部与轧管事业部168机组、258机组紧密合作,积极寻求国产轴承的替代方案。
经过多轮筛选与测试,与多家企业合作,推动国产品牌的发展和应用。国产轴承的上线运行,最直接的效果是成本的大幅降低,与进口轴承相比,国产轴承的成本综合降幅达60%以上。
此次国产轴承的成功应用,也是天津钢管完善供应商布局、构建稳定供应链体系的重要举措。通过与国内优秀轴承制造商的深入合作,公司不仅获得了高质量的产品支持,还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掌握市场动态和技术趋势,为未来的备件采购和供应链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太钢集团全流程在线碳管理平台投运
日前,太钢集团太原基地全流程在线碳管理平台上线运行。该平台的建成标志着太钢集团碳排放管理进入到精细化全流程管控阶段,为太钢科学实现碳核算、碳减排奠定了坚实基础。
太钢不锈装备能环总监石来润代表公司对平台上线表示祝贺,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满足创造价值的导向要求。建设碳管理平台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碳排放数据的统计,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价值,通过产品低碳化赋能产品价值,一方面指导生产过程绿色化低碳化,另一方面满足市场对低碳产品的需求,让客户接受低碳产品的价值属性,不断提高低碳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份额。要借鉴燃煤发电机组在全国碳市场中积累的经验,为钢铁板块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做好充分准备。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借助碳平台做好数据统计核算等基础工作,实现无论强度控制还是总量控制,都能满足各种管理需求,创造更大的碳资产价值。二是满足多维度管理要求。目前,低碳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平台建设要从企业管理需求和政府要求出发,达到能按不同时间周期、不同统计范围多维度管理目的。三是适应政策迭代扩展要求。国内外低碳政策不断更新,核算范围、核算方法不断完善,宝信软件等平台建设单位要及时做好碳平台更新拓展等后续服务工作,根据最新政策要求及时对平台的取数规则、运算逻辑进行调整,确保平台运行能够科学严谨、与时俱进,力争做成钢铁行业标杆和示范。四是做好平台应用工作。碳平台上线后,要加强推广使用范围,不断提升碳平台的活力和竞争力,及时收集平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持续完善优化功能,逐步推广覆盖到其他基地实施。
◆本钢板材炼钢厂 RH 炉工艺升级改造顺利完成
“一号RH炉生产炉次镇静时间平均26.7分钟,均在20分钟以上,满足O3板指标要求;氩后碳值平均14ppm,成品碳值平均13ppm,均符合企标要求。”日前,随着一号RH炉单供高级别钢种的达产达效,本钢板材炼钢厂又一项工艺升级改造顺利完成。
以前该厂精炼作业区一号RH炉精炼高级别钢种时,精炼处理周期与连铸浇铸周期不匹配,需要四号RH炉配合。为了提高产能利用率,提高单台设备开动率,该作业区技术攻关小组重新优化了RH炉生产工艺,使其与当前的生产要求相匹配。他们从脱碳、生产节奏和温度控制三方面入手,每天追踪RH炉生产,以大量生产数据为支撑,优化精炼工序提速方案,提高脱碳效率、降低脱碳时间,在缩短循环周期的同时,保证过程炉次的稳定衔接,使整体生产节奏保持稳定。与此同时,做好与炼钢工序的沟通协同,适当提升钢包温度,降低RH炉升温幅度,降低了能源介质的消耗。
优化后的RH炉生产工艺平均循环时间为23分钟,实现了高效化生产和高标准作业,既为铸机连续浇铸提供了保证,又为降本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