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马钢又有两项“独家”产品国内首发
日前,从马钢技术中心获悉,马钢科研团队开发的锅炉专用直径1000毫米超超临界锅炉用P92连铸圆坯及用于高层建筑及大跨度建筑的Q355级厚翼缘(80-120毫米)柱形热轧H型钢获得成功,两项产品经第三方机构科技查新属国内空白,被认定为国内首发。
独家生产率先破题。超超临界锅炉用P92钢因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服役,钢的合金含量一般≥10%,业内普遍采用钢锭制造。如何创新采用先进连铸工艺替代钢锭,马钢特钢研发团队与国内厚壁钢管龙头企业联合开发,立足先进工艺,研发团队瞄准生产1000mm的P92耐热钢连铸坯“高温铁素体控制技术、中心及表面质量控制技术”两大行业技术难题,在成份设计、工艺控制上大施技术手段,经过数轮系统攻关,关键技术得到突破,实现了大直径P92钢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服役的优良的强韧性,及铸坯中心、表面质量等优异的技术指标;马钢生产出的1000mm大直径超超临界P92锅炉用钢连铸坯,已经被锅炉制造头部企业纳入采购规范,成为国内首个采用连铸工艺成功生产1000mm超超临界P92锅炉用钢并被纳入采购规范的企业产品。
首创技术市场青睐。应用于高层及大跨度建筑的Q355级厚翼缘(80mm-120mm)柱形热轧H型钢,主要技术难题在“厚翼缘尺寸外形及表面质量控制、低压缩比条件下的厚翼缘力学性能提升、重型异形坯连铸表面裂纹控制”等,马钢型钢研发技术团队面对挑战,团结协作,通过全面系统攻关,创新采用了H-H轧法,匹配特殊的轧制规程,解决了高厚断面坯型轧制厚翼缘柱形规格型钢表面质量控制难题;利用复合强化技术手段和相关温控形变耦合技术,在满足塑性和韧性的前提下,提高了产品屈服强度;通过优化结晶器保护渣等物性参数,优化结晶器冷却制度参数,以及适配连铸工序,使重型异形坯连铸表面质量得到良好控制。该产品已经出口应用到东南亚建筑桩基工程,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兴澄特钢顺利通过SA8000社会责任体系认证
近日,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旗下兴澄特钢顺利通过国际认证机构联盟(IQNET)SA8000社会责任体系认证。
多年来,兴澄特钢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保障人权、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方针,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植于企业发展战略之中,致力于构建一个“健康、安全、绿色、友爱”的企业环境,持续优化经营管理流程,强化安全环保意识,深化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员工认同感、获得感与幸福感,提升社会认可度与国际知名度,奋力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本次认证通过对体系建立、现场环境、薪酬福利、员工访谈等标准要素的审核,在体系运行、职业健康、员工权益、劳动保障等方面,都得到了审核组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此次SA8000认证的顺利通过,标志着兴澄特钢在社会责任实践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太钢轨道交通用不锈钢用于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列车
近日,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即将竣工,为1号线制造的28列客车车体结构、面板和轮轴钢全部由太钢供货。这是继太原地铁2号线使用太钢轨道交通用不锈钢后,再次使用太钢产品,太钢为山西制造提供了有力支撑。
太钢铁路用钢产品丰富,有专供铁路货车用不锈钢C80B,主要用于铁路重载货车车厢制造,与传统钢材相比,高强耐蚀不锈钢可减轻车体重量15~20%,增加载货量,延长使用寿命,全生命周期成本低,减碳效果明显。铁路轮轴钢是太钢拳头产品,20多年来已累计开发轮轴钢400多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50%,大规格机车车轴市占率在90%以上。近年来,太钢围绕地铁车辆制造成功开发了301L轨道交通用不锈钢,2009年在北京地铁4号线成功应用,实现了车体结构、面板100%国产化,打破了我国轨道交通用钢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目前太钢轨道交通用不锈钢已应用于国内24个城市的地铁建设,出口13个国家和地区。
此次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共投用车辆28列,每列6节车厢,共168节,不锈钢供货量将近1200吨,比地铁2号线144节车厢供货量更大。与传统铝合金车体相比,不锈钢车体强度高、熔点高,不仅具备更高的耐腐蚀性、焊接性、安全性、防火性,而且还具有运营维护成本低、表面免涂装少污染、安全可靠、乘坐舒适等优点,正在成为地铁发展的主流。太钢针对车体结构材料强度和厚度进行改进,提出针对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制造工艺、不同强度级别钢材的解决思路,从而达到薄化、轻化、减重的目标。因车体不涂装,对面板表面和色差的要求极为严格。为突破技术难题,科研技术人员多次试验生产,反复与车辆制造厂家沟通交流,形成了一套专供轨道交通用钢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制造环节层层把关,严控质量,最终保证了面板的高质量供应,并且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提供1500mm宽幅地铁专用面板的厂家。